1. 基础改造加固的意义和原因
- 意义: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部分,基础改造加固能够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建筑物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增加的荷载或长期使用后的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 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基础设计不足,如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建筑物新增功能或荷载增加的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地基条件变化,如地基沉降、土壤液化等问题导致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其他损坏。
2. 常见的基础改造加固方法
- 增大基础底面积法
- 原理:通过在原基础周边增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扩展部分,增大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地基土的附加应力,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 适用场景:适用于基础承载力不足,但地基有一定承载潜力,且基础埋深较浅的情况。例如,当建筑物增加层数或因使用功能改变导致荷载增大时,可采用此方法。
- 施工要点:在施工时要注意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需对原基础表面进行凿毛、清洗等处理,保证新老基础的整体性。同时,要根据设计要求配置钢筋,新增加的基础部分应与原基础有效连接。
- 加深基础法
- 原理:将原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加深,使基础坐落在承载力更高的土层上,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 适用场景:适用于原基础下卧层土质较差,而下部有较好承载能力土层的情况。比如,当浅部地基土为软土,而深部有硬土层时,可以考虑加深基础。
- 施工要点: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原基础的保护,防止在加深过程中对原基础造成破坏。同时,要做好排水措施,避免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积水影响施工。在新基础施工完成后,要对新旧基础的连接部位进行处理,保证其共同受力。
- 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法
- 原理:在已建建筑物的基础上,通过静压方式将桩压入地基土中。桩顶通过锚杆与原基础相连,利用桩的承载能力分担原基础的荷载,从而提高基础的整体承载能力。
- 适用场景:适用于既有建筑物基础承载力不足,且场地狭窄、不便于采用其他大型施工设备进行基础加固的情况。例如,在城市中心的老旧建筑物改造中,这种方法较为适用。
- 施工要点:施工时要准确确定桩的位置和压桩力。锚杆的设置要牢固,确保桩与原基础之间的连接可靠。在压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原基础和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情况,避免因压桩引起过大的附加沉降。
- 注浆加固法
- 原理:通过向地基土中注入水泥浆、化学浆液等,填充地基土中的孔隙、裂隙,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增强基础的承载能力。
- 适用场景:适用于地基土存在孔隙较大、松散、可液化等问题的情况。例如,对于因地震作用可能导致地基土液化的地区,采用注浆加固地基可以有效提高基础的抗震性能。
- 施工要点:要根据地基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在注浆过程中,要控制好注浆压力和注浆量,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地基土隆起或对原基础造成破坏。同时,要做好注浆孔的布置,保证注浆效果的均匀性。
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安全防护:基础改造加固施工可能涉及到土方开挖、结构拆除等危险作业,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防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 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监测:在基础改造加固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上部结构的沉降、倾斜、裂缝等变化情况。可以通过设置观测点,定期进行测量。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 原有管线和设施保护: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地下和周边的管线、电缆、给排水设施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
- 施工顺序和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不同施工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同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减少对建筑物使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