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碳纤维布加固规范主要涉及材料、施工过程、质量检验等多方面的要求,以下是详细介绍:
1. 材料要求:
- 碳纤维布:
- 碳纤维布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GB/T 20490-2008)的规定,其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例如,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加固,常用的碳纤维布抗拉强度应不低于3000MPa。
- 碳纤维布的外观应平整、无瑕疵、无断丝等缺陷,纤维丝束应排列整齐、均匀。在使用前,应对碳纤维布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
- 胶粘剂:
- 胶粘剂应采用专门用于碳纤维布加固的结构胶粘剂,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耐久性、耐老化性等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 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和流动性,以便于施工时能够均匀地涂抹在混凝土表面和碳纤维布上,且能够保证在粘贴过程中不会流淌或产生气泡。
2. 施工准备:
- 基层处理:
- 对需要加固的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油污、浮浆、疏松层、剥落层等杂质,直至露出坚实的混凝土基层。可以使用硬毛刷、砂轮、喷砂等工具进行清理。
- 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进行处理,对于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可采用表面封闭法进行处理;对于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应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处理。
- 对混凝土表面的凹凸不平处进行找平处理,使用找平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转角处应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 施工环境:
- 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胶粘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一般宜在5℃以上。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热、保温等措施,确保胶粘剂的性能不受影响。
- 施工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胶粘剂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
3. 施工过程:
- 胶粘剂配制:
- 严格按照胶粘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将主剂和固化剂按比例称量准确,先将主剂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搅拌速度和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避免过度搅拌导致胶粘剂性能下降。
- 胶粘剂应现配现用,每次配制的量不宜过多,一般应在规定的使用时间内用完。对于已超过使用时间的胶粘剂,不得继续使用。
- 碳纤维布裁剪:
-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尺寸,对碳纤维布进行裁剪。裁剪时应使用锋利的刀具,保证裁剪尺寸准确,边缘整齐,不得有毛刺、缺角等缺陷。
- 碳纤维布的裁剪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m,对于需要搭接的部位,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100mm。
- 粘贴碳纤维布:
- 在混凝土表面均匀涂抹一层胶粘剂,涂抹厚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一般为1-2mm。然后将裁剪好的碳纤维布平整地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刮板或滚筒沿纤维方向反复滚压,排除气泡,使碳纤维布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粘结。
- 多层粘贴时,应在第一层碳纤维布表面的胶粘剂指触干燥后,再粘贴下一层碳纤维布。每层碳纤维布的粘贴方向应相互垂直,以提高加固效果。
- 端部处理:
- 碳纤维布的端部应进行可靠的锚固处理,可采用钢板、锚栓等方式进行固定,防止碳纤维布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剥离、翘起等现象。
- 对于在加固过程中需要截断的碳纤维布,应在截断部位进行加强处理,可采用增加胶粘剂用量、粘贴附加碳纤维布等方式。
4. 质量检验:
- 施工过程中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碳纤维布的粘贴质量,如发现有气泡、空鼓、褶皱、粘贴不牢固等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每一道工序,都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 施工结束后检验:
- 外观检查:检查碳纤维布的粘贴位置、方向、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气泡、空鼓、褶皱等缺陷。
- 粘结强度检验: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对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可采用拉拔试验,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说,粘结强度不应小于2.5MPa,且破坏形式应为混凝土基层破坏或碳纤维布断裂,不得出现胶粘剂与碳纤维布或混凝土基层之间的粘结破坏。
- 尺寸偏差检验:对碳纤维布的粘贴尺寸偏差进行检验,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粘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加固工程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