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锚固技术规范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基材要求:
- 混凝土强度:植筋锚固的基材应为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且不得高于 C60。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连接,其基材混凝土等级不应低于 C30。
- 配筋率:基材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最小配筋率,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承载能力和对植筋的约束作用。
2. 钢筋要求:
- 钢筋种类: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不得使用光圆钢筋或锚入部位没有螺纹的螺杆。带肋钢筋的横肋能够使植筋胶体在锚固段形成与钢筋横肋相咬合的肋体,保证所植钢筋的长期锚固性能。
- 钢筋质量: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无明显的锈蚀、损伤等缺陷,以确保钢筋的力学性能和与植筋胶的粘结性能。
3. 钻孔要求:
- 钻孔位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原有混凝土构件上确定钻孔位置,避免偏差过大影响植筋效果。同时要考虑预钻孔部位内部是否存在建筑钢筋等,防止钻孔施工过程中对原有钢筋造成损害。
- 钻孔垂直度:钻孔一般要垂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以保证钢筋能够顺利植入且与混凝土有效粘结,倾斜度偏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钻孔深度: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取0.3Ls(基本锚固深度)、10d(d 为钢筋直径)和100mm 三者之间的最大值;受压钢筋应取0.6Ls、10d 和100mm 三者之间的最大值;对于悬挑构件,尚应乘以1.5的修正系数。
- 钻孔直径:根据钢筋的直径选择合适的钻孔直径,一般钻孔直径略大于钢筋直径,具体要求可参考相关技术规程。例如,一些规范中规定,钢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应符合相应的表格要求。
4. 清孔要求:
- 清孔方法:清孔是植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应采用“三吹三刷”等方法将孔内的灰尘、碎屑、油污等杂质清理干净,必要时可使用干净棉纱蘸取少量工业丙酮擦净孔壁,确保孔壁清洁。
- 干燥程度:清孔后,孔内不应有水分残留,可使用吹风机等工具将孔内吹干,以保证植筋胶与混凝土和钢筋的良好粘结。
5. 注胶要求:
- 胶的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筋胶,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如粘结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等。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连接,必须使用 A 级植筋胶;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可采用 B 级植筋胶或无机胶。
- 注胶方法:注胶时应从孔底向孔口注入,这种注胶方法可有效将孔内气体排出孔外,防止胶液产生气泡影响注胶质量。注胶量应达到孔深的三分之二左右,避免插入钢筋时胶液太满溢出或太少无法达到设计锚固力。
6. 植筋要求:
- 植入时机:注胶完成后应立即将钢筋插入孔内,避免胶液凝固影响粘结效果。
- 植入方式:插筋时要按照某个方向将钢筋以旋转式插入孔内,直至插入孔底,确保钢筋与混凝土面维持垂直方向,且钢筋尽可能处在孔内中心位置,使钢筋与植筋胶充分接触和粘结。
7. 固化与保护要求:
- 固化时间:植筋胶在固化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具体固化时间应根据植筋胶的产品说明书确定。在固化期间,不得对钢筋进行扰动或施加外力。
- 保护措施:植筋施工结束后,应对植筋部位进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的碰撞、振动等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排人员对植筋部位进行看守;若条件不具备,也需在植筋部位设置醒目标识或其他警告措施。
8. 拉拔试验要求:
- 试验类型:植筋抗拔力现场检验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重要承重结构、悬挑结构、对该项目锚固质量有怀疑、仲裁性试验均必须采用破坏性测试;对于一般构件可以采取非破坏性测试进行检验。
- 试验数量: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拉拔试验的数量和抽样方法,一般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一组。
- 试验结果评定:拉拔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抗拔力标准,若试验结果不满足要求,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重新植筋或增加植筋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