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造植筋加固的原理与适用场景
- 原理:改造植筋加固是在原结构上钻孔,注入植筋胶,然后植入钢筋,通过植筋胶与原结构的粘结力以及钢筋与植筋胶的粘结力,使新植入的钢筋与原结构共同受力。当进行建筑改造时,如增层、扩建、改变使用功能等,可利用植筋将新增结构与原结构可靠连接。
- 适用场景:适用于新旧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等之间的连接。比如在旧房改造中,将新砌墙体与原建筑墙体通过植筋连接;或者在建筑增层时,通过植筋使新增柱子与原建筑基础相连。
2. 施工准备
- 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收集原结构的设计图纸、竣工资料等,了解原结构的类型(混凝土、砌体等)、钢筋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信息。对现场进行勘查,检查原结构的状况,如是否有裂缝、疏松、钢筋锈蚀等问题,确定植筋位置和施工条件。
- 材料准备:
- 植筋胶:选择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植筋胶,其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耐老化性、抗疲劳性等。检查植筋胶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
- 钢筋: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规格、型号,钢筋应无严重锈蚀、油污等影响植筋质量的杂质。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可使用钢丝刷等工具,并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清洗。
- 设备准备:准备钻孔设备(如冲击钻)、清孔工具(如毛刷、气筒)、配胶工具(如搅拌器)、注胶工具(如注射器)等,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3. 施工步骤
- 定位放线:根据改造设计图纸,在原结构表面准确标定植筋位置。定位时要注意避让原结构中的钢筋,避免钻孔损伤原钢筋。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和标记工具,保证植筋位置的精度。
- 钻孔:使用合适的钻孔设备在标定位置钻孔。钻头直径一般比植入钢筋直径大4 - 6mm,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钻孔过程中要保持钻头垂直于原结构表面,避免出现斜孔,确保钻孔质量。
- 清孔除尘:钻孔完成后,用毛刷将孔壁的灰尘、碎渣刷掉,然后用吹风机或气筒将孔内灰尘吹出。也可采用高压水冲洗,但在植筋前必须保证孔内完全干燥。清孔是保证植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 配胶:按照植筋胶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在清洁容器中用搅拌器将植筋胶的各组分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为3 - 5分钟,使胶液无气泡、色泽均匀。
- 注胶:将配好的植筋胶装入注射器或专用注胶枪中,缓慢将胶液注入孔内,注胶量约为孔体积的80%,保证孔内胶液饱满但不外流,避免胶液中混入空气。
- 钢筋植入:将处理好的钢筋缓慢插入注胶孔内,边转边插,直至钢筋到达孔底。插入过程中不能中途逆向反转,以免影响植筋效果。钢筋植入后,可对其位置进行微调,确保位置准确。
- 固化养护:钢筋植入后,在植筋胶初凝时间内,不得触动钢筋。植筋胶的固化时间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一般在常温下需要数小时至数天。在固化期间,要保护植筋部位不受外力碰撞或振动。
4. 质量控制与验收
- 质量控制:
-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检查植筋胶和钢筋的质量,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 施工过程控制:对钻孔、清孔、配胶、注胶、钢筋植入等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如检查钻孔的深度、角度,清孔的清洁程度,配胶的比例和搅拌质量,注胶的饱满程度等。
- 验收:
- 外观检查:固化后检查植筋部位,钢筋应无松动,植筋胶应无裂缝、脱落等现象。
- 拉拔试验: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抽取一定比例(一般不少于3%且不少于3根)的植筋进行拉拔试验,拉拔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若试验结果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