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下沉顶升纠偏规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和要求:
1. 施工前准备:
- 现场勘查与评估:
- 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详细测量和记录,包括倾斜角度、方向、不均匀沉降的分布等,确定纠偏的目标值。同时,检查建筑物的结构状况,如裂缝、变形等,评估其整体刚度和安全性,判断是否适合进行顶升纠偏。
- 勘查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了解土层分布、土质特性、地下水位等信息,分析地基下沉的原因和影响范围,为制定纠偏方案提供依据。
- 调查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包括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评估顶升纠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方案设计:
-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和纠偏目标,制定详细的顶升纠偏施工方案,包括顶升点的布置、顶升力的计算、顶升顺序和分级、施工工艺等。方案应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和论证,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 对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如有需要,可增加支撑、加固梁柱等,以提高建筑物在顶升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 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频率、监测仪器等,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 材料与设备准备:
- 选用合适的顶升设备,如千斤顶、液压泵站、控制系统等,确保其性能和承载能力满足施工要求。千斤顶的数量和规格应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顶升点的布置进行选择。
-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植筋胶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 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和调试,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施工过程:
- 顶升点施工:
- 根据设计方案,在建筑物的基础或结构上确定顶升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顶升点的布置应均匀、合理,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顶升力。
- 在顶升点处进行钻孔或开槽,植入钢筋或锚栓,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升托换梁或柱体系。托换梁或柱的尺寸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其能够可靠地传递顶升力。
- 千斤顶安装:
- 将千斤顶安装在顶升点上,并与液压泵站和控制系统连接。千斤顶的安装应牢固、水平,确保其能够垂直顶升建筑物。
- 对千斤顶进行预压试验,检查其工作性能和密封性能,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和杂质。
- 顶升操作:
- 按照设计的顶升顺序和分级,缓慢启动液压泵站,使千斤顶逐渐施加顶升力,将建筑物顶起。在顶升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情况,以及千斤顶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顶升,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控制顶升速度和顶升高度,避免过快或过高的顶升导致建筑物结构的破坏。一般情况下,顶升速度不宜超过 5mm/min,每次顶升高度不宜超过 10mm。
- 在顶升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顶升力和顶升高度,确保建筑物的纠偏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 临时支撑与固定:
- 当建筑物顶升到一定高度后,在其底部设置临时支撑,如钢支撑、混凝土垫块等,以保证建筑物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临时支撑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结构形式进行确定。
- 对顶升后的建筑物进行临时固定,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将建筑物与顶升托换梁或柱体系连接在一起,防止其发生位移或倾斜。
3. 纠偏后处理:
- 基础加固:
- 在建筑物纠偏完成后,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防止地基再次下沉。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有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注浆、锚杆静压桩等。
- 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修复和补强,如填补裂缝、修复破损部位等,确保基础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 监测与验收:
- 在纠偏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建筑物进行监测,观察其变形和位移情况是否稳定。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确定,一般不少于每周一次。
- 当监测数据显示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已经稳定,且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验收。验收应包括建筑物的倾斜度、沉降值、结构裂缝等方面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 设备拆除与清理:
- 拆除顶升设备和临时支撑,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拆除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建筑物和周边设施造成损坏。
-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进行清理和处理,符合环保要求。